我小時候,住在成都有名的青年路,那裏緊挨春熙路,是有名的的商業街。80年代的時候,青年路是成都改革開放的一個窗口:臨街熱鬧的店鋪,街上搭的簡易攤位,忙碌的個體戶,一天到晚擁擠的人流。青年路上誕生了成都第一個百萬富翁,稱為某百萬,一時風光無兩。我記得小時候,青年路上經常會擠得水泄不通,似乎全成都的年輕人都會到這裏來逛街購物,稍微興隆一點的店鋪,常常人滿為患。我就是在青年路上長大的,一直到小學三年級才另搬他處,不過每天中午放學仍舊會到青年路上來吃午飯。我入讀的小學,只和青年路隔一條街。

       白天的繁華不用說,一到晚上青年路就開起夜市。從青年路到荔枝巷,一直到春熙路,全是夜市攤位,家家燈火輝煌,恍如白晝。賣衣服的,賣鞋的,賣小百貨的,賣吃食的,烏泱泱幾條街。一直到晚上9點過,街上才會慢慢恢復平靜。這就是80年代,改革開放初期成都的商業盛景。整個經濟氛圍是活躍的,生機盎然。

吳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Oct 27 Sun 2024 11:11
  • 幸福

記得那年,我乘坐一輛老式的綠皮火車去另外一個城市。那時火車慢,我需要坐一天一夜的硬座,這讓我有點難受。走過過道的時候,我發現在火車連接處的地闆上擠著好幾個人。他們衣衫襤褸,皮膚粗糙,仿若乞丐。他們都是進城務工的民工,可能連坐票都捨不得買,買一張站票就匆匆趕往那個裝載著他們夢想的城市。有一次,也是在火車上,我聽一個住在四川邊遠地區的婦女說,他們那裏很多人一年的主食僅僅是土豆。她是送她女兒去外地上學的,女孩眨巴著眼睛,好奇的註視著這個她可能從未來過的陌生新世界。

       有時候我在想,到底什麽是幸福?是,這麽多年,我一直過在一種:舉目皆是敵,無處不藏雷的生活中。但我雖沒有大富大貴的豪奢,也算是衣食無憂。我又有什麽可抱怨的呢?當我們以為生活對我們不公,其實生活已經給予我們很多,只是我們後知後覺。有時候我會想起在精神病院裏的我的那些病友,他們可能是真正的精神病患者,他們目光呆滯,動作刻闆,關在醫院裏,難以見到陽光。而我不是還可以在一個冬日暖陽的下午,去公園的長椅上小憩半日。幸福可能只是一種感覺,她不在於飛黃騰達,風頭無兩。她可能就藏在和諧的陽光裏,公園裏的長椅上,公寓樓下盛開的桂花樹中。

吳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Oct 27 Sun 2024 11:10
  • 韓國

 我曾經在韓國待過1年多的時間,時間不算長,但也是我除成都外待過時間最長的地方。現在回憶起來,印象是深刻的,感觸也很多。和中國比,韓國是一個小國,面積還沒有四川大,人口也只有5000多萬。但就是這麽一個半島小國卻創造了“漢江奇跡”,人均gdp高達3萬多美元,跨入發達國家的行列。中國曾經是韓國的宗主國,但如今從個人財富角度上來說,只能望其項背。

      我在韓國的時候,發現韓國的從業者對人的態度都非常和善。無論是小餐館的服務員,商店的營業員,航司的空姐,或者是學校的校務,他們的待人接物都彬彬有禮,和藹可親,這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對陌生人的尊重和信任,併不做作。反觀我們中國的工作人員,態度冷漠,拒人於仟裏之外,似乎隨時都做好對來者的反擊准備。我常想是什麽原因造成這種差異?是由於貧富差距?我覺得沒這麽簡單。也許正是由於我們曾經受到過太多的傷害,而這種傷害帶給我們難以忽視的心理慣性。我們對社會缺乏安全感,我們對旁人有太多的戒備,韓國顯然比我們做得更好。

吳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Oct 27 Sun 2024 11:09
  • 同學

莫先生說秋天要告訴我一個大秘密。可現在已經是秋天了,他怎麽還不告訴我?這個秘密是什麽?難道就是所有人都知道,但所有人都瞞著我的,那個我一無所知的事情?那這個事情到底是什麽?我猜不到,我找不到線索,也許我也確實被隔離得太久。難怪所有人都笑我傻,但這個秘密究竟是什麽?這是否意味著這麽多年我對莫先生的反抗完全是滑稽的,甚至是愚蠢的?我想知道答案,我期待著莫先生的坦誠。

      過去的十年,我是在莫先生的利刃和鐵錘下熬過來的。最難過的那幾年,我每天想得最多的就是自殺,我不是怕死,我是怕沒有死的機會。這十年,莫先生對我看管嚴密,他知道我想死,但他始終沒有給過我機會。這十年我受莫先生的刑,也算是超越極限。我不想太多的回憶這些,就仿佛我成了《紅巖》中的烈士。有的時候,我只想錶達自己的憤怒,為這幽深的魔境中的恐怖。也許回憶本身就是一種乞憐,在我們以為我們自己有多麽“苦難”的時候,其實我們已比別人得到太多。所有的苦難,在神那裏都會變成一種對價,然後在合適的時候,以一種合適的方式反饋給受難者。 

吳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Oct 27 Sun 2024 11:08
  • 天涯

 從10年到19年,我最愛逛的網上站點是天涯論壇。

       當時的網絡論壇,右有凱迪,左有中華,站在中間的是天涯。天涯在那段時間佔據我上網的絕大部分時間,沒有之二。天涯像一個哲學家,妳能和他聊歴史,文化,哲思,天文地理都沒有問題。天涯又像一位鄰家大姐,說說家長裏短,柴米油鹽,她也能和妳聊得熱乎。天涯的觀點是傾嚮於中立的,他沒有“左”的暴躁,也沒有“右”的妥協,他是一個百家論壇,任何流派,任何理論都可以在上面看到,這也是我喜歡天涯的原因之一。我也曾在天涯上發過不少帖子,現在看來感觸良多。天涯上有我網絡上的澎湃,至於如何評論,就留給天涯er吧,他們是最有創造力的。

吳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今天開始正式寫日記!這麽多年留存在心底很多話,但卻無人可訴,就用寫在紙上的方式來傾訴吧!許久不動筆,早已是提筆忘字,希望不要給自己留下遺憾。

      我喜歡文學,我喜歡屈原的浪漫和情感豐沛,我喜歡李清照的憂傷但不失氣度,我喜歡李白的大氣而絕不粗糙。記得上大學時,我還能全文背誦《嶽陽樓記》。“先天下之憂而憂,後天下之樂而樂“這又是多麽高的境界。我輩若能效仿一二,何嘗不是人生的大丘壑。外國作家裏面,我尤為欣賞的是傑克倫敦和高爾基。我喜歡傑克倫敦的狼性,也喜歡高爾基的狂放。他們看似來自兩個不同的陣營,靈魂卻又如此的接近。這正像我同情左的激昂,贊賞右的周旋。但同時,我反對破壞,也絕不喜歡投降。

吳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